English

评《宋夏关系史》

1999-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发展与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是当时中国大地上的主要民族,并且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历史上的汉族与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之间的民族关系研究比较深入,发表的专著有陶晋生的《宋辽关系史研究》、沈起炜的《宋金战争史》、胡昭曦和邹重华的《宋(蒙)元关系史》等力作。相比之下,对当时汉族建立的两宋政权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可喜的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了李华瑞的《宋夏关系史》,填补了这方面整体研究上的空白。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作者站在现代民族平等观念的高度,力图平等、客观地叙述宋夏政权之间的民族关系。史家研究历史,既要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又必须从现代意义上对历史做出科学地阐释。前人研究宋夏关系,大都从汉族大一统观念出发,一味扬宋抑夏。且不论元代史臣不为西夏修史,即使当代研究宋夏关系的史家,也不乏囿于传统观念之局限,自觉与不自觉地扬宋抑夏。李华瑞从民族平等观念出发,均衡地叙述宋夏关系,史学意识是相当明确的。因此,作者在说明西夏暂时割据一方的客观历史与历代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趋势之间的辩证关系时,得出了新的结论:“西夏对西部的统一和北宋对南部的统一一样,是安史乱后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大趋势中,由小割据走向大割据,再由大割据走向新的一统历史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继迁的叛宋活动在客观上顺应了统一进步的历史潮流,由此李继迁的历史作用将得到新的评价。”这样就能真正把西夏历史作为断代史或朝代史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充分肯定西夏立国的历史作用。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作者在国内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全面论述了宋夏关系的各个方面,视野恢弘,结构新颖。首先,从全书的结构来看,第一章至第四章论述了宋朝的对夏政策以及两宋与西夏关系发展的历史,第五章至第九章论述了宋夏之间的战争及其原因,第十章至第十二章论述了宋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宋夏互聘交往,对宋夏关系各方面的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其次,本书以宋夏关系为主,兼论宋辽、宋金、夏辽、夏金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宋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相互交往频繁复杂,如果不考察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的政权对宋夏政权的影响,显然不能真正看清宋夏关系。所以,本书专门撰写了“宋夏与辽的三角关系”和“宋夏对吐蕃、党项诸族的争夺”两章,重点论述了辽朝对北宋制夏政策的影响、结局和吐蕃潘罗支政权、厮政权对宋夏关系的影响。这就使本书显得研究范围广泛,巨细无遗,超出以往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理论分析透彻,作者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许多前人未发的新论。书中并非仅仅从历史的角度叙述宋夏关系,而是对宋夏关系上升到了理论认识的高度。例如对西夏侵宋的原因,过去多归罪于西夏的贪婪和残忍,而“本书拟以唯物史观关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每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宋夏不正常的经贸关系探究个中原因。”通过论析北宋对西夏不正常的贸易政策,得出了“宋夏间不正常的贸易关系是西夏侵宋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再如对宋夏之间进行的战争,能够从军事学理论的角度,写出了关于中国宋夏历史的《战争论》。类似的理论分析在书中比比皆是,从而突出了本书的理论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